2022-05-18 10:55:03
投资要点
营收是今年银行制胜的关键,一季报已见分晓。1Q22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6%,尽管脱离基数效应增速较2021年末有所放缓,但业绩增速持续高于历史中枢(2016-19年CAGR:6.0%;2019-21年CAGR:
6.6%)。但相较于利润而言,我们年初以来多次强调的营收分化在这次一季报中已然明晰,1Q22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长5.6%,从各类银行营收表现来看,仅股份行营收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是验证我们在一季报前瞻中对营收景气度的判断,城商行>农商行>国有行>股份行。不乏多家优质城农商行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而部分股份行仅是小个位数抑或是负增长,营收已经成为今年银行基本面表现的胜负手。
信号一:资产投放决定了营收分化,优质区域的信贷景气度明显更优。我们维持今年“赢在资产端的银行赢得营收”的观点不变,这与一季报数据更是高度吻合:1)优质区域性银行信贷投放的景气度最佳,农商行、城商行贷款增速高达15%,其中如宁波(26%)、成都(33%)、杭州(21%)、常熟(19%)等银行,贷款增速远超同业;2)股份行贷款同比增速环比下滑1.2pct至仅7.4%,增速、下滑幅度均逊色于其他各类银行,仅兴业、平安实现了10%以上增速,中信、浦发等多家股份行一季度信贷增量更是同比明显少增;3)国有行发挥稳经济基本盘的头雁作用,6家大行均实现贷款同比多增。我们在3月11日发布的专题报告《以史为鉴,2022年选股“花落谁家”》中提到现阶段宽信用政策的两大核心抓手,一是作为经济基本盘的基建类,二是视为经济发动机的制造业,显然一季报信贷数据已充分说明:1)对于契合政策抓手的银行必将展现出优于同业的信贷投放,譬如国有大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重点以基建类项目为着力点;2)江浙一带优质区域的信贷需求好于全国,当地制造业企业经营景气度亦拉开差距,深耕于此的城农商行也必然受益。展望下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拔高稳增长站位,需求修复将是下一阶段的核心矛盾,我们建议高度关注疫情消退后,多方政策合力(如退税资金、降准定向滴灌、疫情缓和后防疫松绑等)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需求提振的弹性,对于聚焦此类客群、信贷专注实体的好银行即为优胜者。
信号二:息差边际承压仍会扰动营收,但“先减负后让利”才是银行支持实体的理顺逻辑,负债端存款扎实、资产端信贷景气的银行,今年息差趋势也就有可能超预期。测算1Q22上市银行息差环比下降2bps、同比下降9bps至2.06%。
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核心导向下,贷款利率下行是息差承压的核心因素,央行披露,2022年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37%,较上年12月下降8bps.我们预计,在经济企稳、疫情消退、实体需求有效提振之前,贷款定价或仍有小幅下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降准、降低存款执行利率依然是践行先减负后让利的根本思路,这对于原本存款基础更扎实、定期存款占比相对高的银行而言无疑是利好。1Q22宁波、常熟等多家区域性银行存款开门红显著超预期,这类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压降空间、资产端能够在疫情后期更快恢复信贷景气,其息差表现亦可期待超预期。
不良好于预期,资产质量处在近十年最干净时点,有近忧但无需远虑,把握好底子干净、高拨备的优秀银行。1Q22上市银行延续了不良降、拨备升的稳中向好趋势,去年四季度以来,部分银行不良生成环比增加、关注率逾期率两大先行指标也有所反弹,这在需求疲软、疫情冲击的环境中是更为客观的不良体现。当前企业经营、居民消费受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通过宽信用政策纾困,大部分企业都能较好恢复、居民需求亦有望提振,银行资产质量也就能得到保障。相比之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另外两点边际变化:一是部分银行在一季度即前瞻地加大核销力度,如平安、宁波;二是主动早提、多提贷款拨备,如江阴、无锡、苏州、成都、杭州等。无论是加快不良处置还是夯实拨备池,都是银行更及时、更审慎强化风险管理的集中体现,无需担忧不良风险燎原。基于此,我们也从两大角度给出定量测算:1)统一拉平历史不良认定至2021年末,对比拉平后的历史不良率和当前披露的不良率,不难发现各银行不良率已回至2014年前水平;二是基于实际不良生产情况对应所需计提的信用成本底线测算银行拨备反哺空间几何,充分表明招行、兴业、平安、宁波、杭州、无锡、常熟等银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拨备释放利润的空间更加充足。
投资分析意见:政治局会议在明确风险挑战的同时,更突出强调稳增长的决心和目标,同时首次提出如“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全面加强基建”等表述。二季度是稳增长见效关键档口,选股层面“资产强、风险小”二者缺一不可,客群信贷需求改善β更大的优质区域中小银行、或资产端更契合宽信用抓手的银行,营收端表现或更优于同业。① 首推农商行中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城商行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② 对于股价已超跌、估值极低的优质赛道股,同样具备优秀配置价值,首推兴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同时关注H股大行的估值修复机会。
风险提示:① 国内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防疫政策不断升级;② 稳增长政策成效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出现大幅下滑;③ 房地产、城投平台、消费类贷款等不良风险暴露。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文章来源: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