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23:18:18
事项
上半年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前值2.9%;上半年财政支出同比5.9%,前值5.9%;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8.4%,前值-26.1%;上半年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31.5%,前值32.8%。
主要观点
一、迟到的微观验证已来——基建“有瑕”变“无瑕”
财政部再提“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如何理解?我们认为实物量是填平基建宏微观鸿沟的关键、将在7~8 月迎来爆发。基建有望从上半年宏观强、微观弱的“有瑕”变为宏微观相互验证的“无瑕”。
上半年,基建处于宏观强、微观弱的“有瑕”:一方面,增速接近10%,不缺钱不缺项目渐成共识;但另一方面,尽管宏观证据充分,由于沥青等高频指标和基建读数的分歧始终存在、且基建题材并非近年热门赛道,“有瑕”足以让资本市场对基建保持怀疑,这种怀疑只能通过实物量爆发来打破。
“有瑕”怎么解释?我们判断两个主因都和上半年3.45 万亿专项债有关:
一是用于新开工项目比重上升,使宏观先于微观变强。今年专项债用于新开工项目比重由不足4 成升至近6 成,现行统计制度下,项目前期费用在项目正式开工动土时即可计入投资,指向基建增速先上升、实物量再形成。
二是额度分配不“撒胡椒面”撞上南方大雨,又压抑了微观变强。今年专项债由经济强省挑大梁,华东+中南额度占比升至近7 成;而5~6 月南方大雨恰好集中于华东+中南地区,耽搁了实物量的形成:重灾区闽粤桂赣占全国近1/4专项债额度,其中闽粤桂5 月1 日~6 月15 日平均降雨量为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主要城市雨日占近80%(施工受阻),大雨日占30%(难以施工)。
实物量何时出现?力量齐聚,7~8 月或迎爆发。我们测算7~8 月专项债将形成近2 万亿实物量,比原计划多9000 亿,相当于今年近40%,去年近90%。
微观上,沥青开工率近期已回升,后续随实物量爆发仍有上行空间。具体来看:
第一股力量:5~6 月专项债2 万亿天量发行→补充2 万亿实物量。但考虑到专项债一般发行后3~5 个月才能形成大部分实物量,而2 万亿发行集中于5 月下旬~6 月底,若按正常节奏,大部分实物量或来不及在7~8 月体现。
第二股力量:要求8 月底基本使用完毕→压缩2 万亿实物量,解决了第一股力量的问题。一揽子政策要求下,7~8 月实物量并非按正常节奏形成,而是要赶在8 月底前快马加鞭,把5~6 月补充实物量的大部分压缩到7~8 月形成。
微观上,山东沥青开工率近期已回升至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第三股力量:南方强降雨结束→实物量压抑因素消除+5~6 月耽搁实物量在7~8月赶工。微观上,华南沥青开工率近期快速上行,已超19、21 年同期。
二、6 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车购税减税立竿见影,非税收入超预算高增。车购税首月减征略慢于序时进度,后续仍有提速空间;非税高增主要依靠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财政困难年份(2015、2019 年)曾出现过大幅超量上缴,我们在《该出何招——细数三十年财政百宝箱》中已作提示。
支出端,6 月是支出大月,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加力、但升幅有限,间接缓解了下半年收支压力;分支出类型看,基建、民生均衡发力,科技支出持续高增。
广义财政方面,卖地收入高基数探底,天量专项债支撑支出。预计7 月政府性基金支出仍受益于6 月专项债资金拨付、维持较高增速,后续仍待增量政策。
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地方实际形成实物量弱于预期,增量政策力度超预期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